這個世界充滿了焦慮,這個社會也充滿了焦慮。培訓班經常打出的口號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,現在有一個問題是:孩子輸在起跑線就一定會輸在終點嗎?
當然不!
一個例子,是我這段時間比較迷的詹青雲。
最近開始看奇葩說,被這個女孩迷住了。她在第6季說直接開門見山地說:為什麼要來第6季,因為我需要錢。
對,因為她讀哈佛,借了100多萬。
詹青雲的童年或者說在她的青春期初中,都是一直輸在起跑線的孩子。她在小學時甚至被老師罵為「笨豬」,「以後也考不上高中,只能考個職高。」
但是她有一對非常明智的父母,她的爸媽始終如一地支持她,信任她,無條件地愛她。
媽媽總是很樂觀的對她說:媽媽掐指一算,你在四年級的時候學習就會越來越好。
但是詹青雲到四年級的時候學習依然是一塌糊塗,媽媽這時候又說:媽媽又重新算了一下,發現你到初二的時候成績會越來越好!
但是詹青雲直到初二的時候成績還是很差。
媽媽的預言雖然沒有實現,但是這種始終相信孩子的行為卻讓詹青雲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心。直到高中開始,詹青雲才開始了她的開掛之旅。學習變得越來越好。
不僅是媽媽對她充滿了信任與寬容,爸爸也是。
在高二那年,青雲有一次帶了餅乾到學校里,卻被教導主任發現了,於是班級被整體扣了50分,班主任特別生氣,在課堂上罵了整整一堂課,並告知了家長。青雲的爸爸飛速趕到學校,在中午請她吃火鍋,並且告訴她:你要做出被批評的樣子。實際上卻是去安慰她。
可以說,雖然詹青雲的起跑線真的是很爛,但是爸媽矢志不渝的站在她這一邊,而且他們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書,讓青雲讀各類書籍,周末經常帶她在書店裡泡一整天,
爸爸從小就會經常給她講一些故事,引導她去喜歡讀書,閱讀不同種類的書。
我想,這也是她受益終生最好的禮物和習慣。
還有一個小男孩,在9歲時爸媽離異,從小就和爺爺奶奶在一起長大,小學時成績並不好,並且還留過級,從小學到中學他的成績一直是非常不理想,最好的就是體育。
在16歲的時候去美國留學,就讀於一所全校只有50人的鄉村中學,後來考大學也只上了美國的一個三流大學,但是他並不放棄自己的理想,先後轉學去了更好的大學,最後終於考上了哈佛大學。
他就是於智博,他曾是花旗銀行10名全球領袖計劃人成員之一,21歲就被當時全球最大的電腦商戴爾電腦公司聘用。
從詹青雲到於智博,他們都可以說輸在了起跑線的孩子,卻都贏在了終點。
不可否認,很多人的超前教育可能會成就一些孩子,但是並不是說輸在起跑線的孩子,就一定沒有未來!
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一個科研團隊,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,他們想弄清楚超前教育,實際產生的效果如何,就把選中的175個孩子分成兩組:一組是父母按照一般的條件進行培養,另一組從三個月就開始進行早期教育。
剛開始時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,智商比普通教育的孩子智商要高出15個點,學習成績也佔有優勢,但是這些提前進行早期教育的孩子在進入小學四年級之後,就逐漸失去了這種優勢,而另一組接受父母循序漸進教育和培養的孩子,他們的學習成績在後來卻慢慢的趕得上來,所以這個團隊研究的結果發現,超前教育不一定就會早出人才。
這個實驗其實很像我們目前處於孩子處於幼小銜接的家長們,他們經常很焦慮地問:
要不要上學前班?人家孩子都上,咱們不上能跟得上嗎?
滿屏背後的焦慮感撲面而來。
面對起跑線一說,你,焦慮嗎?
jason媽咪有辦法,喜詩詞,愛旅遊,寫有溫度的文字,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。
資深文案,多平台原創簽約作者,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。
原創不易,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!
講兩個輸在起跑線的孩子:詹青雲和於智博,他們憑啥都上了哈佛
這個世界充滿了焦慮,這個社會也充滿了焦慮。培訓班經常打出的口號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,現在有一個問題是:孩子輸在起跑線就一定會輸在終點嗎?
當然不!
一個例子,是我這段時間比較迷的詹青雲。
最近開始看奇葩說,被這個女孩迷住了。她在第6季說直接開門見山地說:為什麼要來第6季,因為我需要錢。
對,因為她讀哈佛,借了100多萬。
詹青雲的童年或者說在她的青春期初中,都是一直輸在起跑線的孩子。她在小學時甚至被老師罵為「笨豬」,「以後也考不上高中,只能考個職高。」
但是她有一對非常明智的父母,她的爸媽始終如一地支持她,信任她,無條件地愛她。
媽媽總是很樂觀的對她說:媽媽掐指一算,你在四年級的時候學習就會越來越好。
但是詹青雲到四年級的時候學習依然是一塌糊塗,媽媽這時候又說:媽媽又重新算了一下,發現你到初二的時候成績會越來越好!
但是詹青雲直到初二的時候成績還是很差。
媽媽的預言雖然沒有實現,但是這種始終相信孩子的行為卻讓詹青雲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心。直到高中開始,詹青雲才開始了她的開掛之旅。學習變得越來越好。
不僅是媽媽對她充滿了信任與寬容,爸爸也是。
在高二那年,青雲有一次帶了餅乾到學校里,卻被教導主任發現了,於是班級被整體扣了50分,班主任特別生氣,在課堂上罵了整整一堂課,並告知了家長。青雲的爸爸飛速趕到學校,在中午請她吃火鍋,並且告訴她:你要做出被批評的樣子。實際上卻是去安慰她。
可以說,雖然詹青雲的起跑線真的是很爛,但是爸媽矢志不渝的站在她這一邊,而且他們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書,讓青雲讀各類書籍,周末經常帶她在書店裡泡一整天,
爸爸從小就會經常給她講一些故事,引導她去喜歡讀書,閱讀不同種類的書。
我想,這也是她受益終生最好的禮物和習慣。
還有一個小男孩,在9歲時爸媽離異,從小就和爺爺奶奶在一起長大,小學時成績並不好,並且還留過級,從小學到中學他的成績一直是非常不理想,最好的就是體育。
在16歲的時候去美國留學,就讀於一所全校只有50人的鄉村中學,後來考大學也只上了美國的一個三流大學,但是他並不放棄自己的理想,先後轉學去了更好的大學,最後終於考上了哈佛大學。
他就是於智博,他曾是花旗銀行10名全球領袖計劃人成員之一,21歲就被當時全球最大的電腦商戴爾電腦公司聘用。
從詹青雲到於智博,他們都可以說輸在了起跑線的孩子,卻都贏在了終點。
不可否認,很多人的超前教育可能會成就一些孩子,但是並不是說輸在起跑線的孩子,就一定沒有未來!
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一個科研團隊,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,他們想弄清楚超前教育,實際產生的效果如何,就把選中的175個孩子分成兩組:一組是父母按照一般的條件進行培養,另一組從三個月就開始進行早期教育。
剛開始時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,智商比普通教育的孩子智商要高出15個點,學習成績也佔有優勢,但是這些提前進行早期教育的孩子在進入小學四年級之後,就逐漸失去了這種優勢,而另一組接受父母循序漸進教育和培養的孩子,他們的學習成績在後來卻慢慢的趕得上來,所以這個團隊研究的結果發現,超前教育不一定就會早出人才。
這個實驗其實很像我們目前處於孩子處於幼小銜接的家長們,他們經常很焦慮地問:
要不要上學前班?人家孩子都上,咱們不上能跟得上嗎?
滿屏背後的焦慮感撲面而來。
面對起跑線一說,你,焦慮嗎?
jason媽咪有辦法,喜詩詞,愛旅遊,寫有溫度的文字,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。
資深文案,多平台原創簽約作者,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。
原創不易,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!